手机≠孩子的“新妈”

太平洋在线下载手机版 61 0

1

回顶部

烦恼:

场景一:某小区里

“妈妈,我要玩手机。”“不行,你怎么又要玩手机了,伤眼睛不好。去找小朋友玩吧。妈妈有点事。”默不吭声的孩子,站在妈妈身边。沉默让妈妈忍不住看看孩子,“儿子,去找小朋友玩吧,或者看看书。”“妈妈,你陪我玩会吧。”“妈妈确实有事,手机给你玩一会儿,只能一会儿。”“好。”孩子脸上的表情立刻鲜活起来了。妈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。

手机≠孩子的“新妈”-第1张图片-太平洋在线下载

图片素材来源于华盖

场景二:心理咨询室

“老师,我的孩子整天抱着手机不停,吃饭也看,上厕所也带着,我说话他听不见,手机滴一声,他反应比谁都快。学校不允许带手机,他偷偷带,被老师没收两次了。”旁边坐着一个默不吭声,手里拿着手机,偶尔看看妈妈的孩子。

为什么会出现不少儿童过度使用手机的现象呢?

2

回顶部

 第一,手机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;

第二,手机解决了很多父母的困扰,某种程度上替代了父母精神养育的功能,手机似乎就成了新型的安抚奶嘴,手机成了半个妈妈,而且是个可以快速满足需要、不离不弃的“妈妈”。

手机≠孩子的“新妈”-第2张图片-太平洋在线下载

展开全文

图片素材来源于华盖

不快乐可以把它扔在一边,它会毫无怨言地等待在那里,想拿起来的时候就拿起来。手机替代妈妈陪孩子游戏,这可以让不少父母从力不从心的状态中走出。毕竟养育孩子看似人类的本能,其实是最需要付出耐心、信心、爱心的事情。所以不少力不从心的父母希望孩子听话安静长大。手机可以帮助家庭达到新的平衡;

第三,手机让事情变得方便,让困难变得简单。

不高兴时玩个游戏,情绪就悄悄不见了。需要查作业的时候,电话联系一下,困难解决;不会做的作业,百一下即可解决;和谁有争执时,把他想象成游戏中的敌人,怒气也就消失了……

在这样的环境下,孩子所获的信息量增加,孩子知道的内容甚至比家长多。孩子经常表现的像个小大人,说着自己可能都不理解的大人话。孩子多了个精神“妈妈”,满足了孩子的很多精神需要,但是却不是个足够好的妈妈。孩子就少了些和不舒服共处的机会,少了从不舒服中成长的机会,孩子的耐挫折能力就缺少发展的机会,所以这种快速满足并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。但并不是说不给孩子手机就可以解决困境,最重要的是理解手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,理解孩子在手机中所获得的需要,帮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。

出处:PCbaby

标签: 孩子 手机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